在氣體混合與檢測領域,配氣儀輸出濃度不穩(wěn)定是用戶高頻反饋的故障之一。尤其對于多氣體配氣儀而言,因涉及多組分氣體協同調控,故障誘因更為復雜。本文從硬件、環(huán)境、操作三個維度解析濃度波動的根源,并提供針對性解決方案,幫助用戶快速恢復設備性能。
1.氣路堵塞或泄漏
癥狀:輸出濃度周期性跳變,伴隨壓力表讀數異常。
排查重點:檢查氣瓶減壓閥、過濾器是否被顆粒物堵塞(常見于粉塵環(huán)境)。使用檢漏液或超聲波檢測儀定位管路接頭、閥門密封處的微小泄漏。
多氣體配氣儀的特殊性:多通道并行供氣時,某一氣路堵塞會導致其他通道流量補償失衡,需逐通道隔離檢測。
2.傳感器漂移或失效
癥狀:濃度顯示值與實際輸出值偏差持續(xù)擴大,校準后短期內再次失準。
應對措施:紅外/電化學傳感器需定期清潔光學窗口或電解液更換(建議周期:6個月)。對多氣體配氣儀的交叉敏感性進行標定(如甲烷傳感器對丙烷的干擾系數)。
3.流量控制器(MFC)異常
癥狀:流量波動幅度超差(如設定10L/min,實際輸出在8~12L/min震蕩)。
處理方法:檢查MFC供電電壓是否穩(wěn)定(±5%以內)。重置MFC零點與滿量程參數,或更換老化熱式傳感元件。
1.溫濕度劇烈變化
影響:氣體密度與黏度隨溫度變化,導致質量流量控制器(MFC)計算偏差。
案例:某實驗室多氣體配氣儀因空調直吹,晝夜溫差達15℃,引發(fā)CO?輸出濃度波動±3%。
解決方案:設備工作環(huán)境溫控在20~25℃,濕度≤60%RH。選用帶溫度補償算法的MFC模塊。
2.氣源壓力波動
根源:氣瓶壓力下降或減壓閥故障,導致輸入壓力不穩(wěn)定。
實驗數據:當氣源壓力波動超過±10%時,某型號多氣體配氣儀的輸出濃度誤差可達±1.5%。
優(yōu)化方案:加裝二級穩(wěn)壓閥,確保輸入壓力恒定(如0.3MPa±2%)。采用雙氣瓶并聯供氣,自動切換氣源。
3.氣體交叉污染
多氣體配氣儀的高發(fā)問題:殘留氣體在混合腔或管路中發(fā)生吸附/解吸附,干擾后續(xù)配比。
典型場景:先混合硫化氫后切換至氧氣時,硫化物殘留導致氧濃度檢測值異常。
解決方法:每次切換氣體后執(zhí)行吹掃程序(用高純氮氣沖洗管路30秒以上)。選用內壁鍍覆惰性材料(如石英、PTFE)的混合腔。
1.校準流程不規(guī)范
錯誤示例:未使用標準氣體(如NIST認證氣源)或校準周期過長(超過3個月)。
改進建議:對多氣體配氣儀執(zhí)行多點校準(至少覆蓋量程的10%、50%、90%)。建立校準記錄臺賬,追蹤設備長期穩(wěn)定性。
2.軟件參數設置錯誤
常見失誤:未根據氣體種類修正MFC參數(如氫氣與氬氣的熱導系數差異)。在多通道混合模式下誤選“獨立模式",導致比例失控。
預防措施:啟用設備權限管理,限制非專業(yè)人員修改核心參數。在軟件界面添加氣體屬性數據庫,自動匹配最佳控制參數。
背景:某環(huán)保檢測站的多氣體配氣儀在同時混合NO、SO?、CO時,CO濃度輸出值持續(xù)漂移。
排查過程:
氣路檢查:發(fā)現CO氣路過濾器積聚水汽,導致流量衰減。
傳感器測試:紅外CO傳感器受SO?交叉干擾,未啟用抗干擾算法。
環(huán)境評估:設備靠近通風口,日均溫度波動達8℃。